央视直击防水行业现状2013年7月9日—10日,央视财经频道《经济信息联播》栏目特别播报了防水行业的一些现况,直指无 企业和造假猖獗的现象。中国建筑学会防水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叶林标先生指出,目前全国建筑渗漏率超过65%,其中华北地区甚至高达80%,俨然成了“建筑癌症”。 建材市场销售不合格防水卷材成公开秘密,记者暗访管制最为严格的上海防水市场,大多数防水小店销售的都是低劣的防水卷材、防水涂料,也有物业直接购买这些低价的卷材给小区做维修。可想而知,没两年这小区必然又会出现同样的渗漏问题。而江苏、浙江等地,无 的、挂羊头卖狗肉防水厂比比皆是,其利润比正规厂家高出8倍。 记者:你们能生产名牌的防水卷材吗? 天津新辰湖建材有限公司负责人称,得看你们要多少货 记者:我们要的不少,5万平方米吧 负责人;可以啊 记者:多少钱? 负责人:10块多吧 北京世纪新星建材厂负责人称,我们这里什么品牌的产品都可以生产,你放心合作吧,价钱也便宜。 这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,生产假冒名牌产品他们的利润更大,因为这些产品的价格一般最少在15元左右,而他们自己品牌的产品价格才8元左右,如此一来生产假冒名牌产品的利润就调高了一倍。 最低价中标 导致低廉伪劣材料横行市场 要什么牌子就生产什么牌子!为了赚取高额的利润,宁愿假冒,也不愿打造自己的品牌。如此之乱的涂料市场,究竟背后是什么样的利益关系? 记者从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了解到,截至目前,中国拥有生产许可 的防水材料生产企业1400家,而没有许可 的企业却有500多家,而2012年中国建筑防水行业的销售收入只有2000多亿元,而无 企业的销售收入却达到600亿元,占到整个行业收入的30%还多。朱冬青向记者解释,这样的产品之所以在建筑市场拥有巨大的需求量,最重要的原因就是,很多建筑工程实行的最低价中标制度。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理事长朱冬青先生称,工程项目层层转包,层层分包,到最后留下的利润没有多少,所以只能按最低价中标。我们知道中国铁路项目,就是采用最低价中标,不仅是防水材料,别的材料也是。 朱冬青告诉记者,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官网中显示,在过去三年新建铁路项目中,八成的防水材料中标企业是小企业,中标价格更是惊人,只有十几块钱一平米,这对于正规企业来说,是远远低于最低成本价20元的。 上海某防水材料企业销售总监称,他们这样的工厂门槛很低的,20多万就可以开一个,它的成本又很低,所以就以低价来在市场上竞争。 在上海宝山区南大路建材市场,一位防水材料经销商告诉记者,虽然他们销售的大部分产品都是没有达到国家标准的防水卷材,但销量却特别好,是达标产品的八九倍。之所以价格低廉、质量堪忧的防水卷材能够在多数建筑工地大开绿灯,是因为目前国内建筑工程不够严格的监管方法。 上海南大路防水材料经销商称,即使你的产品不合格,但只要打通工程监理的关系,都能合格过关。钱就是花到这个上了,而不是买好产品上。 超低的门槛,缺失的监管,高额的利润,层层转包的建设方式,这些都给劣质防水涂料市场 了温床,短短几年内,国内的小涂料厂迅速增长。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理事长朱冬清称,2012年,我们国家防水卷材的使用量是15万亿平方米,而产量却达到了50万亿平方米,产量大于使用量数倍。 企业变身打假者 斥巨资悬赏造假人 假冒伪劣的防水卷材在建筑市场的猖獗程度,可能是哪个产品都无法比拟的。也正是这种猖獗,给一些守法经营的大企业带来了巨大损失。记者在这些企业调查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,本是政府职责的打假,却成了企业发展的头等大事。 某防水材料加工企业负责人称,这两款产品都是国家科技产品,产品质量性能都特别好,但就是因为假冒产品的影响,价格太贵,所以一直没有发展起来。 多家防水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,假冒防水材料的生产窝点在全国分布很广,从南到北,由东至西,涵盖了国内各个区域,可以构成一个造假地图了。东到山东寿光,南达江苏吴江、浙江湖州,西至陕西神木,北通辽宁盘锦。在上海某企业采访时,记者了解到,这家企业自己生产的产品销量只有假冒产品的两成,这样的局面至少有五六年时间了,如今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境地。
房屋维修/防水相关关键词信息
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0210号